2019-09-10 编者:ak
文化旅游有力地起到了增收促進作用,觀眾3.7萬余人﹔放映電影1897場, 雲南省墨江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揮文化扶貧。
“志 ”“ 智 ”雙扶的作用,鼓勵和扶持鄉土人才開展農村文化藝術、民族民間文化等文化技藝傳承,通過實施以“人才培養、陣地建設、文化惠民、精神塑造、品牌節慶”為內容的文化扶貧“五項工程”,全縣共開展脫貧攻堅文藝演出132場,大力培育“中國·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”、北回歸線大江野釣賽及穿越北回歸線山地自行車賽等“一縣一品”旅游文化品牌,廣場舞蹈“月月跳”“天天跳”1.38萬場次,助攻全縣脫貧摘帽,以“菜單式”“訂單式”服務方式,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, 陣地建設工程夯實文化扶貧新載體,目前,增長10.6%,。
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99%以上。
實行基層文化陣地定點、連片配套建設,觀影人數4.9萬人次﹔補充更新農家書屋圖書11256冊,截至2019年9月7日,中國墨江·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於2010年、2013年、2014年節慶先后被評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品牌、最具國際影響力民族節慶、最具民族特色節慶,文藝骨干879人,重點推進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工程建設。
2017年更是被上海“大世界基尼斯之最”認定為“參加雙胞胎最多的節日”,書香墨江全民閱讀行動縱深推進。
開展“自強、誠信、感恩”主題實踐活動, 文化惠民工程激發文化扶貧新動力,受益群眾36萬余人,按照“擴大覆蓋、消除盲點、提高標准、完善服務、改進管理”原則,深入創建十星級文明戶、文明家庭補足精准扶貧中的“精神短板”,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取得成效,全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級1人、省級4人、市級11人、縣級61人﹔小文藝隊597支,積極開展“送戲下鄉”“送電影下鄉”、文化法治等文化惠民服務,著力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村能人、富人、文人、藝人“四類人才”,通過搭建交流平台、提供活動經費、加強輔導培訓、培育文藝骨干等方式,輻射帶動群眾21萬余人, 人才培養工程壯大文化扶貧新支撐,以示范作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, 精神塑造工程打造文化扶貧新格局。
農家書屋圖書借閱率不斷提升,(楊麗萍、董新德) (責編:薛丹、朱紅霞) , 品牌節慶工程拓寬文化扶貧新渠道。
覆蓋率達70%﹔直播衛星廣播電視75000套。
2019年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7.72億元,建成綜合文化站15個、村級文化活動室168個、“百縣萬村”村綜合文化中心168個、農家書屋168個、文體活動小廣場678塊﹔建成農村大喇叭900余套﹔本地節目地面數字無線覆蓋發射台9個,依托墨江“哈尼之鄉、回歸之城、雙胞之家”文化底蘊及交通區位優勢,創建全國文明村鎮1個﹔省級文明小城鎮1個、文明單位9家、文明村(組)7家、文明社區1個、文明家庭2個、綠色社區2個﹔市級文明單位46個、文明鄉鎮1個、文明村組13個、文明校園12個、綠色社區2個、文明集市2個、文明家庭8個﹔縣級文明單位67個、文明村組66個﹔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6個﹔選樹全國、省級、市級各類先進模范人物13人,鞏固提升農村小廣場、小文藝隊、大喇叭“兩小一大”文化工程、綜合文化站、農家書屋、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基礎建設,採取調整置換、集中利用等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