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1-11 编者:ak
票选中国好银行:由新浪财经主办的“2016(第四届)银行业发展论坛”拟定于7月初在北京举行。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,“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”正火热进行中。欢迎参与投票!
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林思雨 发自广州
2015-2016年CBA赛季,广东东莞银行队在季后赛半决赛中负于辽宁,已连续三年无缘冠军。而作为球队的赞助商,东莞银行自2012年净利润高速增长45.39%后,2013-2015年似乎彻底迷失。
东莞银行4月底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,该行去年净利润为18.73亿元,较2014年下滑9%,净利润甚至2012年的19.27亿元还少。据可查数据显示,这是该行2008年更名为东莞银行以来,首次年度负增长。自2013年以来,东莞银行就增长乏力,一年下一个台阶。2013年,东莞银行净利润增速从2012年的高位直接跳水至2.67%,2014年跌至勉强维持正增长的0.3%。
2012年,东莞银行一度在排队上市的城商行中增幅最高,但如今的东莞银行,净利润大跳水乃至呈现负增长,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陷入徘徊期,昔日光芒不再。与锦州银行、郑州银行等同批排队上市的城商行相,明显掉队。2014年6月30日,IPO预披露结束的最后时刻,东莞银行仍然没有提交预披露文件,与锦州银行一同错过IPO末班车。但如今,锦州银行已经在H股IPO,而东莞银行的上市之路依然不见终点。
东莞银行亦在2015年年报中坦承,其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仍不足以更好应对形势变化。“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对银行自身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,而公司当前的业务经营、风险管理、内部控制、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。”而从年报披露的数据看,2015年东莞银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增超过50%至16.6亿元,但其拨备覆盖率仅为168%,已经逼近150%的监管红线。
股权结构分散、管理层更替频繁也是东莞银行面临的难题。近年来,东莞银行高管变动频频,包括董事长、行长、副董事长等多个重要职位均出现人事变更。例如,去年新就任的行长程劲松系“空降”,其此前并无在东莞银行任职的经历,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韶关市分行党委书记、行长。
5月12日,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该东莞银行副行长、董秘谢勇维,欲了解东莞银行经营更多的情况,但其仅表示“谢谢关注”,并未给予更多回复。
三年没落,指标全线落后
东莞银行的前身东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9年,2008年3月正式更名为东莞银行。东莞银行股权结构较复杂,主要由东莞市财政局、14家城市信用社、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等多名股东构成。东莞银行从2008年就计划上市,但至今未能成功,失意上市也让东莞银行在城商行的竞争中掉队。
东莞银行的利润下滑在这三年内不无端倪,东莞银行2012年的年报显示,该行全年的净利润达19.27亿元,上年增长6.02亿元,增幅达45.39%,当时引来不少哗然之声。根据当时数据,该行45%的净利润增幅高于所有上市银行,紧随其后的同为拟上市银行的盛京银行和杭州银行,也只有34.27%和32.29%的增幅。东莞银行被认为在拟上市银行中属于“第一梯队”。
但到了2013年,东莞银行净利润增长骤降到2.67%,在当时13家排队上市的城商行中列倒数第二,各项财务指标也并没有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。2014年东莞净利润仅增长0.3%,前后反差鲜明。当年,东莞银行A股IPO之路最后也黯淡落幕。
而到了2015年,东莞银行的形势更为恶化,全年净利润18.73亿元,较2014年20.59亿元同下滑9%;资产总额1920.62 亿元,年初增长50.70 亿元,增幅仅为2.71%。这一数据与同类城商行相并不理想。根据公开数据,在上市银行中领跑的锦州银行2015年利润增速高达131.2%;此外,哈尔滨银行、宁波银行、盛京银行、重庆银行的2015年利润增速均超过10%。
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速不断放缓的东莞银行确已陷入落伍的困境。东莞银行在年报中称,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银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,该行的经营管理仍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政策挤压的多重难题。银行业赖以高速发展的经济红利基本消失,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与日俱增;利差进一步缩窄,互联网金融直接冲击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,诸多因素都导致了东莞银行的净利下滑。
东莞民营中小微企业居多,这些年制造业生存困难,也直接导致了不良率上升。东莞银行年报中称,“新常态下,经济速度换挡、结构优化、动力转换,特别是经济增速下滑,企业利润和政府性收入增长缓慢,企业债务违约明显增加,银行总体盈利增长大幅放缓。”另外一个原因是,该行计提资产损失的力度加大。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数据梳理,2014年东莞银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11.03亿元,但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为16.6亿元,增长的幅度超过50%。资产规模为东莞银行近10倍的北京银行,去年共计提减值准备72.78亿元。东莞银行计提资产减值的力度不可谓不大。